文言文阅读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
B.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廷,按诛五人按:查究,追究 |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看看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B.去今之墓而葬焉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
C.不能容于远近 /某所,而母立于兹 |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国破亡之故事 |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起视四境,则秦兵又至矣。 |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请其矢,盛以锦囊 |
D.斯固百世之遇也 / 此三者,吾遗恨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选自《续〈资治通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禁抑配抑配:强行摊派 |
B.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除授:授予官职 |
C.缘道人相聚号呼曰缘道:沿路 |
D.宾客见其体羸宾客:尊贵客人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范纯仁以国用不足一位五十步笑百步 |
B.是为设法罔民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C.则无害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于帘前奏曰青,取之于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忠于朝廷。他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
B.司马光知人善任。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他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 |
C.司马光从谏如流。他原本支持恢复轻描法,但听见苏轼等人的意见后,主动放弃己见。 |
D.司马光深得人心。他被贬,百姓还当他是真宰相;他去世,百姓自发地去哀悼和纪念。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
(2)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
(3)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徒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日“硬黄”。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
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久之,进左参政。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风遂散。至州,祷城隍神,梦若有言州西寺者。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僧夜杀人沉之塘下,分其资。且多藏妇女于窟中。绂发吏兵围之,穷诘,得其状,诛僧毁其寺。仓吏倚皇亲乾没官粮巨万,绂追论如法,威行部中。历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奏闭建昌银矿。
两京工兴,湖广当输银二万,例征之民,绂以库羡充之。荆王奏徙先垄,绂恐为民扰,执不可。
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日:“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会有诏毁庵寺,绂因尽汰诸尼,以给壮士无妻者。及绂去,多携子女拜送于道。
弘治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言官以绂进颇骤,频有言。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绂历官四十余年,性卞急,不能容物。然操履洁白,所互有建树。六年乞休,未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黄绂传》)
二十二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延馁,增置建安等堡、边墙及移置驿传、拓教场地。人皆利之。弘治三年,超升南京户部尚书。四年改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六年疏请致仕,许秉传归。未行而卒,讣闻,赐祭葬如例。绂性严急,不容物,遏事辄径行己志,无所顾虑。然所守有可取云。
(节选自《国朝献征录·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黄绂·实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当为理理:理讼 |
B.穷诘,得其状穷诘:追问 |
C.亟豫给三月饷豫:忧伤 |
D.六年疏请致仕致仕:退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曾祖徒平越,遂家焉子亦有不利焉 |
B.且多藏妇女于窟中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何面目临其上青泥何盘盘 |
D.言官以绂进颇骤但以刘日薄西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绂刚直清廉,被人们称为“硬黄”。他是进士出身,担任过行人、南京刑部郎中,曾经从大奸人谭千户手中为百姓夺回被强占的芦场。 |
B.黄绂执法严明。他任左参政时,派兵包围州城西面寺院,诛杀杀人沉尸、劫掠财物的僧人;并依法追究依仗皇亲贪污巨额官粮的仓吏。 |
C.黄绂体恤百姓。两京工程兴起时,他用国库的盈余抵充湖广百姓应该缴纳的税款;荆王奏请迁移祖先坟墓,他担心扰民,坚决不同意。 |
D.黄绂绥边有方。他惩治不法将领,逮捕奸豪;捐赠财物,抚慰士卒妻子;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以及设置驿传、扩大教场,给予百姓便利。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
(2)会有诏毁庵寺,绂因尽汰诸尼,以给壮士无妻者。
(3)未行而卒,讣闻,赐祭葬如例。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后面题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 |
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慊意。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项是 ( )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
A.冀君实或见恕也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
B.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
C.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
翻译下列句子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①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②,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解①:使君: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静:平静 |
B.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申:陈述 |
C.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竟:最终 |
D.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 夺:改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疾去职,卒于家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C.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D.贪而无亲,难以义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下面几句话中,直接表现孔严的治理政务的才能的一组是
①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
②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③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
④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
⑤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
⑥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
A.①②③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深得殷浩器重,孔严能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劝谏殷浩认清形势的严峻,处理好于桓温的关系。殷浩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
B.哀帝即位时,继承统系不明确,天下议论纷纷。孔严和庾和主张继承成皇帝正统,诸儒者都认为孔严的主张有道理。 |
C.孔严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
D.因为孔严善于治理,很得人心,因此余杭有个妇人度荒年,卖掉自己的儿子来养活哥哥的儿子,武康有人遇上荒年,抛弃自己的儿子而救活弟弟的儿子。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
(2)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望:每月十五日。 |
B.今者薄暮薄:迫近。 |
C.披蒙茸披:拨开。 |
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
对下列带“然”的四个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然长啸划然:忽然。 |
B.悄然而悲悄然:忧愁的样子。 |
C.肃然而恐肃然:恭敬的样子。 |
D.戛然长鸣戛然:拟声词,这里形容叫声的尖厉。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待子不时之需/开户视之 | B.如此良夜何/翅如车轮 |
C.顾而乐之/顾安所得酒乎 | D.掠予舟而西也/揖予而言曰 |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每句4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选自曾国藩《与四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