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
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
| A. | ①③ |
| B. | ②④ |
| C. | ①② |
| D. | ③④ |
北京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2013年底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 C.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内 |
|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变化历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
| B.事物发展的阶段不同,所以包含的矛盾不同 |
| C.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
|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各有特点 |
2013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稳中求进”是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B.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 D.联系是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一切文章皆须有情。优秀的散文景、事、理皆为情服务,常常“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散文之所以能够“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