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A. | 客观的物质活动 |
B. | 纯粹主观的活动 |
C. | 自觉能动的活动 |
D. | 社会历史的活动 |
2008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9398元,比上年增长12.4%;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为5249元,比上年增长6.3%。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为35.6%。这表明本市居民()
A.生存消费比例在不断增加 | B.消费结构向高层次转化 |
C.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 D.居民生活进入全面小康水平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选项中体现生活质量提高的有 ()
A.成人识字率得到提高,社会就业率不断降低 |
B.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
C.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下降 |
D.人均GDP和平均受教育年限都逐年得到提高 |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并把“节俭意识”作为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新时代条件下提倡艰苦奋斗有利于()
A.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 B.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C.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 D.促进人民消费的不断增长 |
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 53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的人数达到100.万人。同时带动交通、 商业、宾馆、餐饮、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这表明()
A.我国城市居民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增大 |
B.消费具有动力的功能 |
C.消费需求量的增长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 |
D.扩大消费能增加就业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下列几种经济行为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产生偏离的有()
A.制造价廉物尚可的盗版光碟 |
B.奶粉中添加大量的三聚氰胺 |
C.征用农民土地,建造豪华的城市广场 |
D.某房地产商,减少建筑房屋的数量,大量增加绿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