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我国一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断水,由上进行喷灌,从下进行滴灌,既合理又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表明(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水的流动规律,变有害为有利 |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
2013年某商品的价格为24元。如果2014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生产该商品的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了1/3,不考虑其他条件,2014年该商品的价格为
A.40元 | B.38.4元 | C.45元 | D.19.2元 |
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下列成语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④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要求我们胆子要大,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即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材料表明
①改革中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②稳步推进改革能实现社会制度的改变
③深化改革要坚持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④破解发展难题要坚持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近年来,有人提出要“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熟悉并认同的逻辑去向世界说明中国”,因为“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去向外人说明中国?难道我们不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和语言展现中国?形成上述不同的认识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2014年的春节晚会节目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回答下题。今年央视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以小品形式《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舞台,这一作品凭借诙谐的语言在收获最多笑声的同时,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③艺术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道德建设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旨所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庾澄庆与韩国人气偶像李敏镐演唱了改编版的经典歌曲《情非得已》,他们不仅实现了中韩双语对唱,并在中段加入了中国曲艺元素,到了最后李敏镐还改唱中文,与庾澄庆一起玩起摇滚。春晚过后这对中韩组合的演出受到了观众朋友的一致好评,因为该节目
①海纳百川,巧妙建立了中韩流行文化之间的人为联系
②科技创新,有效借助了现代声光技术推动了春晚发展
③彰显特色,于现代音乐之中恰当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
④独具匠心,在春晚舞台上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