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
A. | 节约用电 | B. | 观察星空 | C. | 宣传环保 | D. | 纪念爱迪生 |
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 D.岩石圈中部 |
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
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 |
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圈 |
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 |
读下图,回答问题。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 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问题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 B.进行地质探矿 |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 D.测量山峰的高度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问题。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
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 B.岩石圈底部 | C.莫霍面 | D.软流层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