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
|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
|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
| D.爱丝美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丝美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爱上了美丽的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院》) |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沿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 |
| 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
|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
| D.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
重新排列下面句子的语序,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
| B.“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
| C.“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包身工的生活像奴隶一样凄惨。 |
| D.“饲养”一词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揭露资本家只把包身工当作谋利的工具,根本不当人看的罪恶。 |
“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几句话通过褒词贬用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
| B.“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 |
| C.从菜场收集来的菜叶本来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之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平时饭食质量之粗劣,暗含讽刺的意味。 |
| D.“粥菜?是不可能有的”运用反问手法,表强调;“慈祥”加引号,表特定含意。 |
选出对下面几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象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2)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
(3)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
(4)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 A.跃进 转折 跃进 补充说明 |
| B.补充说明 跃进 补充 解释说明 |
| C.补充说明 转折 跃进 解释说明 |
| D.跃进 跃进 转折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