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14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58米。175米是三峡最高设计水位。这意味着175米试验性蓄水全部结束,三峡库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水位高度。但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此完成7~9题。
7.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8.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9.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制了如下地形剖面图。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小题。
图中信息不正确的是 (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面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丙地夜间状况的是 ( )。

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正确,则地理兴趣小组的观测时间可能是 ( )。
| A.8:00—9:00 | B.12:00—13:00 |
| C.15:00—16:00 | D.23:00—24:00 |
右图所示为某经线,N、S为极点,P为2013年2月19日晨线和此经线的交点,且沿该经线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该日P点北移 |
| B.P点最北可以到达北极点 |
| C.P点往南移动,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
| D.当P点到达最北位置时,该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
下图为地球上一条完整的昏线,M、L为昏线的顶点,O为昏线的中点,昏线在地球上是东北—西南走向,M点的坐标为(82°N,105°E)。读图,完成小题。
L点位于北京的 ( )。
| A.西南 | B.东南 | C.东北 | D.西北 |
此日M点日出的方位是 ( )。
| A.东南 | B.东北 | C.正南 | D.正北 |
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
| A.2月5日13时 | B.2月5日1时 |
| C.4月23日13时 | D.4月23日1时 |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88°E)出发,以1 110 km/h的速度向北飞行,越过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出发10小时后到达乙地。据此回答小题。乙地的地理位置是 ( )。
| A.90°W,50°W | B.92°W,40°N |
| C.92°E,60°N | D.无法确定 |
甲地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荒漠带 |
乙地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
| A.混合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 C.大牧场放牧业 | D.乳肉畜牧业 |
下图显示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图中M、N、P、Q四处气压 ( )。
| A.M>Q>P>N | B.M>N>P>Q |
| C.M<N<P<Q | D.P>Q>M>N |
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甲是绿洲,乙是沙漠 | B.甲是山谷,乙是山坡 |
|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 D.甲是城市,乙是郊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