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b为两条纬线,纬度由b向a逐渐增高,c为经线,d为晨昏线与c的交点。若d的地方时为16时,则()
A. |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 B. | 北京的昼长较广州短 |
C. | 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D. | 塔里木河处于丰水季节 |
读“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完成各题。东部地区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基本一致,说明()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
B.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C.受海洋影响明显 |
D.夏季我国南方日较差大 |
受暴雨、洪涝、风沙、春
旱影响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 B.西北内陆地区 |
C.华北平原地区 | D.四川盆地地区 |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 |
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完成各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岭 |
C.![]() |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
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 |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各题。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
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翌年10月蓄水。蓄水后不久,这个以往地震极少的地区,地震活动开始频繁发生。从1960年5月开始不断有有感地震发生。下图是1962年3月19日河源地震(里氏6.1级)等震线分布图。据此回答各题。
以上材料说明 ()
A.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的特点 |
B.图示地区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
C.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关联性 |
D.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
本次地震对图中A、B两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B地的经济更发达
B.B地的震级小于A地
C.A地城市分布更密集
D.震中距A地大于B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