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件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们。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的思想趋势。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的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
材料二 亚洲一个小王国(日本)对欧洲一个强大国家的这一胜利是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事件给整个殖民地世界以巨大希望和极大刺激,……使各地被压迫民族激动不已……
一—《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本的胜利”、中国的“排外运动”、波斯的“民主改革”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一对“东方觉醒”预见是否正确?对“东方觉醒”原因分析是否全面?为什么?
(3)材料一.二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和评价?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
| B.海外扩张和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
|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上述材料表明
| A.火车的出现对社会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
| B.英国的火车票价非常便宜 |
| C.保守人士反对火车的出现 |
| D.铁路是由民主人士积极倡导修建的 |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 A.美洲的发现 |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