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相辅相成汗流浃背正襟危坐跻身文坛 |
B.消极待工略胜一筹耳题面命一脉相承 |
C.句式杂揉眼花缭乱人才荟萃度过难关 |
D.蝉连冠军脾气暴燥关怀备至姗姗来迟 |
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B.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C.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
D.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
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
B.词,最初称“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词都有乐调,叫词牌。每一种词牌在段数、句数、每句字数、韵律、句式、声律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根据词中某一句的字数、声律,便可推知它属于什么词牌。 |
C.在我国文学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贺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苏辛”。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和幼安分别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滕王阁序》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
C.《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重点不在描写山川景物,而在于对游览经历等等理性思考,重在因事说理。作者认为做学问,要“有志”、要“尽吾志”、要“深思而慎取之”。 |
D.《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明为“小竹楼记”,实则抒写的是作者的情怀、志趣。他虽处逆境,仕途坎坷,却仍能保持一份恬然、从容的心境,显示了一种了高洁、自尊的品格,正如竹所代表的君子那样“柔而不屈”。 |
选出句式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不相同的一项()
A.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B.戍卒叫,函谷举 |
C.有碑仆道 |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