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僵化 |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D.经济体制改革的失利 |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庆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 B.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 |
C.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 D.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
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