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些方位词相关的政治概念进行了探究,如“东西方冷战”、“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东方”、“西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左派”、“右派”、“左倾”、“右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有4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东西方冷战局面的“东方”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东方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国家 |
B.东方是指日本资本主义国家 |
C.东方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
D.东方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对罗斯福新政的“新”,最确切的理解是:
A.提供了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 B.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
C.整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银行业 | D.采取了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措施 |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材料反映的是
A.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为战争进行动员 | B.苏俄为巩固新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苏联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 | D.苏联为应对德国法西斯入侵进行战争动员 |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
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
“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这是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对其祖国的深情描绘,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陆交通要冲 |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
C.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 D.率先探索新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