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这句话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 |
| 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 |
| 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 |
|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
|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
| 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
| 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 B.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
|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 B.科举制度的衰落 |
| C.官僚政治的腐败 |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