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①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②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③,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
注释:①大夫:为卿大大处理家务的总管。下文的“宰”与此相同。②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③下:地底下。
解释:疾( ) 养( ) 孰若( ) 以( )
果( )
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春秋时魏国人)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遏绝章表遏:扣押
B.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恚:愤怒
C.于是刊章讨捕刊:隐匿
D.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伏:趴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①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②古人以俭为美德
D.①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②宁许以负秦曲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疾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俭初举茂才,以刺使非其人,谢病不起②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③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④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 ⑤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⑥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当初被推荐为秀才时,因为刺史不贤明,便称病不去做官。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担任东部督邮。他上任之后,惩恶除暴,深得百姓敬重。
B.张俭的同乡朱并,生性奸邪,善于拍马,张俭很看不起他便与他断绝了往来,张俭也因此受到朱并的报复诬陷而亡命天涯。
C.外黄县令毛钦率追兵来到李笃府前抓捕张俭,他虽然也好行仁义而且敬佩张俭的为人,但因使命在身而不肯放过张俭,后来迫于李笃的压力而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李府。
D.本文通过赞颂人民救助张俭的义举,表明了时人对黑暗政治的憎恶,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张俭为苟全性命而牵累众人的行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籍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注]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自《史记·夏侯婴列传》)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像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爱:亲近 |
B.婴证之证:作证 |
C.汉王急,马罢,虏在后罢:停止 |
D.曰“近我”,以尊异之 异:使……与众不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①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②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C.①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①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夏侯婴的善良的一组是()
①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②见孝惠、鲁元,载之 ③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④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⑤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⑥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
A.①③ B. ②⑤ C. ③⑥ D. 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婴年轻时就与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向外护驾,保护刘邦脱离险境。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孝文帝,在孝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为文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五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必覆楚覆:颠覆
B.为我谢申包胥曰谢:致歉
C.楚虽无道道:道德,道义
D.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去: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员之亡也,谓包胥曰 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楚复与吴战,败吴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包胥存楚的决心和行动的一组是()
①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③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④六月,败吴兵于稷⑤包胥曰:“我必存之。” ⑥申包胥亡于山中
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掘墓鞭尸,表现了他对楚平王的深仇大恨,而这种怀恨发誓“覆楚”的举动,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稍嫌过分了点。
B.申包胥尽管曾与伍子胥为友,但在国家面临存亡之际,毅然弃私情而全大义,体现了他因公废私、不失大节的崇高精神。
C.阖庐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攻打他的弟弟,迫使其弟投奔敌国,增强了敌国的力量,这无异于为渊驱鱼。
D.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从而打动了秦哀公,促使秦国出兵救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荧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笑不设备设备:作防备
B.巡夜袭击斫:砍,此指用刀斧袭击
C.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袭击:攻击
D.荧阳、陈留胁从兵, 胁从:被胁迫而随别人做坏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面中六矢而不动 ②邹济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①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②以衾相覆,久而乃和
D.①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巡谋略的一组是()
①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 ②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③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 ④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⑤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 ⑥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自然段写张巡夜缒草人于城下,获箭数十万,接着又继续用绳子拴住士兵往下送,去袭击敌营,杀得潮军大乱,只好纷纷逃跑,张巡大获全胜。
B.第三、四自然段先写张巡部将雷万春之勇,脸上中了六箭,而他仍然站在那里不动。不久,张巡又出战获胜,擒敌将十四人,杀了一百多兵士,敌人残余逃往陈留。
C.本文最后记白沙涡大捷,张巡的部队在归途中又擒敌救兵,按照不同的情况,对俘虏进行了恰当的处理,百姓纷纷离开叛军归顺张巡。
D.全文总的写张巡被围困数十日,固守数月,而且救兵不至。但由于张巡勉励士兵固守,士气开始很高,后来食尽城陷,张巡被害,但留下了他守雍丘时以智胜敌的故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嘿解与之,挽车而去挽:牵引
B.幸至丞相府归我幸:侥幸
C.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诣:到
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①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①数年,教乃大行 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卓茂宽厚仁爱的一组是()
①性宽仁恭爱 ②嘿解与之,挽车而去 ③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④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 ⑥初,茂到县,有所废置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 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B.卓茂斥责告发者是“敝人”,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C.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译文:
②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