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盲 者 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日:“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日:“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日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嚎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
B.治乱之故不能识治:治理
C.间诣余言诣:拜访
D.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肓也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肓者之尽盲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肓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肓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臱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
C..不违亲,贞不绝俗隐:躲藏。
D.后遭母,有至孝称。忧:疾病。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 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博通群书,名闻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来夸奖人。

文言文阅读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翻译下列句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于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营垒。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下亡我,非战之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顷之未发,太子迟
B.于是项王悲歌慷慨不知有汉
C.故汉追及之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D.项王瞋目叱之夜缒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晋王还晋阳。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王或时须钱蒱博及给赐伶人,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王乃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承业舞,承业以宝带及币马赠之。王指钱积呼继岌小名谓承业曰:“和哥乏钱,七哥宜以钱一积与之,带马未为厚也。”承业曰:“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承业怒曰:“仆老敕使耳!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王怒,顾李绍荣索剑,承业起,挽王衣泣曰:“仆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手,仆下见先王无愧矣。今日就王请死!”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退,承业奋拳殴宝踣地,骂曰:“阎宝,朱温之党,受晋大恩,曾不尽忠为报,顾欲以谄媚自容邪!”曹太夫人闻之,遽令召王,王惶恐叩头,谢承业曰:“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王连饮四卮,承业竟不肯饮。王入宫,太夫人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特进,适已笞之矣。”明日,太夫人与王俱至承业第谢之。未几,承制授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承业固辞不受,但称唐官以至终身。(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五》)
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军府政事一监军使张承业委:屈从
B.而承业之,钱不可得靳:吝惜
C.王不悦,酒以语侵之凭:依仗
D.承业奋拳殴宝地踣:向前倒地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军府政事委监军使张承业③王怒,李绍荣索剑
②不过财尽民散,无所成耳④仆受先王托之命

A.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D.张承业受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
(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