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1.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D.环盆地有大小不同连续的绿洲分布
2.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光照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地质灾害频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回答下列各题。
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
②日本最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京都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
④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优良的港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关于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关于日本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政府和公民环境意识强 B.日本工人工资高,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经济效益差
C.日本无森林资源 D.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C.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图中,a、b为晨昏线与m纬线的交点。孤apb的中点为p,直线ab的中点为o,a、b两点的距离不确定,可以为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a、b两点间距离最大,且北京时间为22日15:0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日b点地方时18:00日落
B.地球上21日的范围大于1/3
C.m纬线上昼长于夜
D.此时a点正值日出

若o、p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则下列判断可以确定的是()

A.m纬线为中纬度纬线 B.m纬线上的昼长为18小时
C.此时p点地方时为12:00 D.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46°52′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至2006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一”表示种植面积减小)。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980年至2006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为()

A.由东向西再向南 B.由南向北再向东
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D.由北向南

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有()
①劳动力价格②市场距离③国家政策④热量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环境 B.地租 C.技术 D.交通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特大城市()

A.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 B.服务业就业人数减少
C.制造业比重上升 D.服务业比重上升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