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13-4-7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B与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

图13-4-7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抵消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光的干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09·全国卷Ⅱ·18)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为真空(如图① ),现把隔板抽去,A中的气体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②),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只做定向运动
B.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压强不变
C.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
D.容器中的气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全部自动回到A部分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 90° 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
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