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6-7中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由它们发出的波相互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对a、b、c三处质点的振动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12-6-7
| A.b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
| 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
| C.b处在这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
| D.c处的振动永远相互减弱 |
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该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2s末距离出发点最远 |
| B.拉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 C.拉力在1s末撤去的 |
| D.摩擦力大小为10N |
A、B、C三质点运动的x-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t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位移关系为xA>xc>xB
B.在t0时刻A、B、C运动方向相同
C.在0~t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D.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C加速度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光滑圆轨道半径R=2m,从最低点A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开始运动,初速度v0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能到达最高点B的条件是 m/s |
| B.若初速度v0=5m/s,则运动过程中,小球一定不会脱离圆轨道 |
| C.若初速度v0=8m/s,则小球将在离A点2.8m高的位置离开圆轨道 |
D.若初速度v0=8m/s,则小球离开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
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m/s |
| B.物体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2.5m/s |
| 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0.2s |
| D.坐标原点O为平抛运动的起点 |
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
|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
|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
|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