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丙三物体的质量之比为=,它们沿水平面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速滑行到停下,滑行距离分别为.

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初动能相同,则=________.

若它们所受的摩擦力相同,初动能相同,则=_________.

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初动量相同,则=________.

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相同,初动量相同,则=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



20090227

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理由是什么?

(2)让小球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入,测出物体从初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小球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 – 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 – 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A.L – v2图象 B.图象 C.图象 D.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某同学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ABCD为竖直平板,E、F两处固定了摩擦不计的轻质滑轮,滑轮的轴保持水平,所用绳子的质量可不计。第一次实验中,当装置平衡时,绳子的结点在O处,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第二次实验时,仅把右侧滑轮的位置移动到图中的G点,待稳定后,∠EOF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绳子结点O的位置将

A.竖直向下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沿EO方向移动 D.沿FO方向移动

如图所示为气垫导轨的示意图.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光电门G1、G2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水平宽度为D,两光电门间距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装置做“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
①若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②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用Δt1、Δt2、D、s表示)
(2)若用上述装置做“探究恒力做功与滑块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某学习小组还想用此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表达式_______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实图表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


线段
OA
OB
OC
OD
OE
OF
数据/cm
0.54
1.53
2.92
4.76

9.40

(1)根据刻度尺读出E点的数值为m。
(2)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图中与E点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m/s.
(3)某同学处理数据时,并未作出v-t图像,而是作图,s表示A、B、C、D、E、F各点到o点的距离,t表示对应的时间。由图可知,纵轴的截距表示,斜率表示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若该同学将以上步骤完善以后,请你将操作步骤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