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下半叶近50年的时间,当时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从1.5亿人激增至3亿,1850年左右达到4.3亿,而从185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中,全国人口增速趋缓,仅由4.3亿增加到5.4亿。导致1850~1949年间人口增势趋缓的主要原因在于
A.外患严重、灾害连年、战乱不断 | B.吏治腐败、武备废弛、思想禁锢 |
C.计划生育、土地兼并、农业歉收 | D.瘟疫肆虐、医护落后、死亡率高 |
从王安石变法力图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的旧制,改行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B.否定科举制度 |
C.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
D.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所发挥的作用,不包括(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B.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
C.打击高利贷 | D.打击官僚贵族特权 |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 B.二者都错 | C.前对后错 | D.前错后对 |
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B.对农民剥削严重 |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
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