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920-1921年,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世界史·现代部分》
材料二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业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企业,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民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1925年11月,苏维埃政府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条件。——《世界史·现代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其实质是什么?这些修正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 地区 | 
   单位 | 
   雇工经营收益 | 
   土地出租收益 |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 
   增减百分比 | 
  
| 江苏南部 | 
   钱文 | 
   11261 | 
   15122 | 
   -3861 | 
   -26% | 
  
| 浙江杭州 | 
   银元 | 
   3.98 | 
   11.10 | 
   -7.12 | 
   -64% | 
  
| 广东汕头 | 
   银元 | 
   19.32 | 
   30.00 | 
   -10.77 | 
   -36% | 
  
| 湖北广济 | 
   钱文 | 
   6438 | 
   13200 | 
   -6762 | 
   -51% | 
  
| 山东莱州 | 
   银两 | 
   16.29 | 
   13.60 | 
   2.69 | 
   17% |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犬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材料二 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
 ——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路易十四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大事年表 | 
  |
| 1946年 |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 
  
| 1947年 | 
   关贸总协定建立 | 
  
| 1948年 |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 
  
| 1967年 | 
   欧共体建立 | 
  
| 1970年 |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 
  
| 1981年 | 
   艾滋病被发现 | 
  
| 1982年 |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 
  
| 1992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 
  
| 1993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 
  
| 2000年 |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2001年 |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前一阶段不同,西方国家侵华方式发生很大变化。1902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仅为2844百万美元,1914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增加为5760百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这是由于借款这种投资形式会给帝国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益。1913年4月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善后大借款”2500万镑的折扣、手续费、汇费等达到420多万镑。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借款尚未借出,先已获取了巨大的收入。铁路借款都规定修筑铁路的材料,乃至机车车辆等都要从债权国购买。这样,帝国主义各国的有关商品就可以不断向中国输出了。因为所有借款都是以税收(包括关税、常关税、厘金、盐税等)作为担保品。这样,所有作为担保品的税收的使用都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杨珍《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国向外国借款情况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侵华策略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三幅图表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的情况。请比较三个时期中国政府在使用贷款方面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贷款情况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