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1956国民收入(%) |
1956年工业总产值(%) |
||||
| 国营经济32.2 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个体经济7.4 |
社会主义工业67.5 公私合营工业32.5 资本主义工业0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
| C.合理调整工商业 |
|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
| B.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
| C.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
| D.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提出和取消“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均源于
| A.“一二九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
| B.日本发动和扩大对华侵略 |
| C.“八一宣言”要求合作抗日 |
| D.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条新道路指的是
|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
| 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
|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
|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根据这一定义,中华民族开始于
| A.黄帝时代 | B.秦 |
| C.汉 | D.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