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在评阅学生试卷时,发现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措施或政策”的问题中,他不会同意的一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C.开展全国性的土地改革 | D.进行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 |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
|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
|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
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
|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 |
| 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
|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 A.事件发生的时地 | B.事件的前因后果 |
C.事件 的历史意义 |
D.事件的是非评价 |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
|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国际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