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圆柱形的金属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接,如图所示.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而且不漏气.已知,活塞重为G,截面积为S,当大气压Pa,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7℃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Pa,此时弹簧恰好是原长L0.现将一个重为3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活塞上,使活塞缓慢下降,待稳定后活塞下降了L0/4.然后再对气体加热,使活塞上升到离气缸底5L0/4处.变化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与活塞重(G)、弹簧原长(L0)的关系
(2)加热后气缸内气体温度升高了多少?
(1)小环在第一次通过轨道最高点A时的速度vA的大小;
(2)小环在第一次通过轨道最高点A时受到轨道的压力FN的大小;
(3)若从C点释放小环的同时,在区域Ⅱ再另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电场,其场强大小为,则小环在两根直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多大?
(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
(2)0~2 s内风对小球作用力F的大小.
![]() |
|||
![]() |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
B.查德戚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
C.衰变说明了
粒子(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碰撞前后两个物体mv的矢量和保持不变
(2)如图20所示,A、B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为3 kg,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与B发生碰撞,碰前的A速度变化如图21中图线T所示,碰后A、B的速度变化分别如图线Ⅱ、Ⅲ所示,g取10 m/s 2,求:①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②判断A、B间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
B.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
C.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的运动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
D.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应选用10 cm长的细线和小铁球 |
(2)如图19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和传播距离。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已知从t=0到t=2.2 s时间内,质点P三次出现在波峰位置。且在t=2.2 s时P质点刚好在波峰位置。求:
①该简谐波的周期。
②从t=0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另一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