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务院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务院新闻办1月8日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介绍相关情况指出,珠三角地区将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里的“扩大内需”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
| A.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兴国”作为主要议题。 下列关于“文化兴国”的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④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 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当前的工作重心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 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 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强制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 A.①③ | B.②④ |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