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06年7月7日与2007年3月14日100单位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
时间 |
美元 |
欧元 |
日元 |
人民币 |
2006年7月7日 |
799.36 |
1028.72 |
6.9353 |
2007年3月14日 |
732.42 |
1017.44 |
6.6429 |
这种变化( )
①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上升 ②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偿还外债能力提高 ③意味着美元、欧元、日元汇率均下跌 ④有利于美、欧、日的商品向中国出口 ⑤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⑥可能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升高,不利于中国商品向美、欧、日出口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③⑤⑥ |
在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会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会亏本
②不论在A点还是在B点,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不仅要看其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
③在A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
④在A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5年春节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2 680元/人云南五日游,小黄在腾冲的地摊上花50元买了几件富有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七彩云南”商场用刷贷记消费的方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在这里涉及的货币职依次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
我国先民曾经把贝币(贝壳)当作一般等价物使用过。对贝币正确的认识是
①它在商品流通中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它能够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③它曾经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④它曾经是商品的价值符号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5年2月6日, 2015年羊年贺岁纪念币正式发行。由于是我国发行的第二轮生肖贺岁纪念币中的首枚,且跟第一轮面值1元不同的是,此次发行的贺岁币面值为10元,因此被许多市民视为具有极高收藏价值。这枚贺岁纪念币
①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②只可用于收藏,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③其购买能力由央行决定
④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