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 )
| 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 B.实现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
| 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 D.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 |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中国历史的主题是
| A.恢复国民经济 |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
| C.向社会主义过渡 | D.实行三大改造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成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下列关于唐代文学艺术方面前后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 A.“诗仙”——李白 |
| B.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颜体”和“柳体” |
| C.山水花鸟画——绘画的主题 |
| D.敦煌莫高窟——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
下图中字母①代表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 C.芍陂 | D.灵渠 |
下列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铁器和牛耕用于农业生产 |
| B.诸侯争霸 |
| C.公田转化为私田 |
| D.周王室衰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