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K+、Na+、Ba2+、Mg2+、Fe3+、Cl-、CO、SO,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排除________存在。
(2)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_____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3)取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________离子的存在。
(4)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
①2O②2O2③Mg2+④SO4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②A、B、C、D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可作燃料的是 。
③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
铬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1)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镀铬:一可以耐磨,这是利用铬的硬度大,硬度属于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二可以耐锈蚀,则铁制品镀铬、表面刷漆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
(2)酒精检测仪中使用了CrO3,CrO3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__,其检测原理为:
C2H5OH + 4CrO3 + 6H2SO4 = 2Cr2(SO4)3 + 2X↑+ 9H2O
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铬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某同学把表面用砂纸打磨过的铬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铬片表面有气泡缓慢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常温下反应,铬显+3价)。由此可判断:Cr______(填“能”或“不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a、b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
(3)已知C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
有关信息 |
X |
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 |
Y |
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Z |
期单质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M |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1)M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此物质不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
(5)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_______,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
(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反应类型角度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 (填标号)。
A.氯化钠 | B.硝酸铵 | C.浓硫酸 | D.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