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9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是鲁孔丘之徒与  鸟兽不可与同群
C.夫执舆者为谁     曰:“为仲由”        
D.而谁以易之      子路行以告
9.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人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世之士” 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
【注】 ①扶翼:辅佐。②贽:礼物。③觌: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薨会:适逢。
B.遂嫌隙构:设计陷害。
C.贡南山贼严白虎 就:投靠。
D.莫不门诣:造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从破董卓阳人    贪财货,好美姬
B.于是刘繇恐袁、孙所并 其人居远未来,而留待
C.亦年向老,思恋土风 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治皆引进,共饮宴 而吾子之所共适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朱治忧勤王事的一组是 (  )
①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②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③治每进见,权常亲迎 ④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
等 ⑤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 ⑥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安先生墓表 张方平
嘉祐中,仆领益郡。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独乏耶?或曰:“眉山处士苏洵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然非为亢者也,为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也,故今年四十余不仕。公有思见之意,宜来。”久之,苏君果至。听其言,知其博物洽闻矣。既而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因论苏君:“左丘明、司马迁之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君然仆言,至京师。永叔一见,大称叹,献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居。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不至,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集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
先生字明允。考序,大理寺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蜀人贵之。生三子,澹、涣,教训甚至,各成名官。先生其季也。已冠,犹不知书。职方没,始读书,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一日,因览其文作而曰:“吾今之学,犹未知学也已。”取旧文稿悉焚之,杜门绝宾友,繙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欧阳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先生曰:“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当时见者多为不然。先生既没三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若夫乡党之行,家世之详,则有别传存焉。今举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苏洵集》,有删改)
【注】①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②繙:同“翻”。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然仆言,至京师 然:认为……对
B.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除:除去,撤消
C.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 报:答复,回复
D.杜门绝宾友 杜:关门,封闭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义以达其道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C.司马迁之善叙事 句读之不知
D.今为太常施用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年间,张方平管辖益郡,得知苏洵是蜀地的高贤奇士,结识苏洵后,他认为苏洵学识丰富,文章兼有左丘明、司马迁善叙事与贾谊明仁政的长处。
B.张方平写信给欧阳修推荐苏洵,欧阳修对于苏洵的文章极为称赞,将之推荐给朝廷, 苏洵由此而名闻天下,士人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当时文风也因之改变。
C.苏序教子甚严,苏洵的两个哥哥成为有名的官员,而苏洵直到二十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一两年后觉得先前所作文章不佳而全部焚毁,此后遍阅经典,遂成大家。
D.王安石母亲去世,苏洵并不前往吊唁,而且写了一篇《辨奸》,当时看到的人对此多不以为然。直到苏洵去世后三年,王安石执政,人们才发现苏洵是对的。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9分)
⑴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缜少贫,事母孝谨 孤:年少丧父。
B.特才学之士简:选拔。
C.缜及弟云、萧琛从:跟随。
D.后竟坐亮徙广州坐: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往从填然鼓
B.恒芒矰布衣,徒行路当其欣所遇
C.不士友所安慎勿妇死,贵贱情何薄
D.魏氏和亲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与皆当世名人游:游玩,游览。
B.出为刺史例:按惯例
C.自于山水间肆:放任,纵情。
D.当播州诣:到,往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皆子厚为师
B.地事秦
C.故为之文
D.其俗男女质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才学出众,后来名声大振,时人都敬慕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众口一词地推荐赞扬他。
B.柳宗元年轻时就科举得志,从政初期仕途顺利,可谓平步青云,在唐顺宗时期担任了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但此后便屡遭贬谪。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表现出相当高的为政才能,他关心百姓疾苦,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和政令,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堪称表率。
D.柳宗元传承了先父的孝道,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深处逆境的他,因为考虑到刘禹锡有老母,不惜交换各自外放之地。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线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蠢,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陋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置酒,语逊之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渍。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思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奉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彼账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正随裹:携带
B.独与邵公同死耳恨:遗憾
C.良玉全蜀形势图: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多:称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单骑见捷春/寻其方面,知震之所在
B.良玉置酒/父母宗族,皆戮没
C.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余与四人拥火
D.之勃许之,无兵可发/以先国之急后私仇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暂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所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陋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2)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