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句话反映的实质是
| A.强调个人的幸福 | B.强调现世的幸福 |
| C.强调个人与国家幸福相统一 | D.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
安德烈•夏斯特尔称“文化仿造的一件大事……为了要重新发现古代,它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同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是
| A.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B.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
| C.借助古典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D.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 A.探究人的问题 | B.强调人的价值 | C.树立人的尊严 | D.注重人的道德 |
“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
| A.伏尔泰和卢梭 | B.孟德斯鸠和卢梭 |
| C.苏格拉底和康德 |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
|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
|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