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此正确理解是
| A.以人的感觉与认识来评判事物客观存在与否的标准 |
| B.提倡个人主义以及怀疑一切的思想 |
| C.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解决日常生活发生的问题 |
| D.惟有人有资格和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采用牛耕技术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 B.秦朝时期 | C.西汉时期 | D.东汉时期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
|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 C.兴起于重工业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