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3分),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留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顾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人事。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后又下诏曰:“三载考绩,自古通经,三考黜陟,以彰能否。朕今三载一考,考即黜陟,欲令愚滞无妨于贤者,才能不壅于下位。各令当曹,考其优劣为三等。……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
——摘编自《北史·高祖孝文帝元宏》
材料二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帝曰:“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和相关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官制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理论是结合中国新的实际,对列宁思路的创造性继承和巨大发展,把它拓展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创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杨承训《邓小平理论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其措施包括……② 大中小工业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1920年底,全国设有52个中央管理局,负责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资金、设备、原料的提供及产品的分配。③ 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政府实行凭证供应,货币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材料三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这时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在流通方面,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1年10月,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实行货币改革,稳定卢布价值。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材料五以下两句话摘自《列宁全集》,其中第一句话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说的,第二句话是列宁在晚年说的,它们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转变。“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利……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四,结合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思路的创造性继承和巨大发展”。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句话的?(5分)
(2) 据材料二、三、四,对材料五中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一观点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代表”从来就是和民主联系的。早在古希腊雅典也有代表制。如当时规定,只有2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参政权。20岁以上的男子只是人群中的少数,这岂不是非民主吗?按照代表制的解释,这20岁以上的男子是每个妇女、小孩和奴隶的代表,所以,它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多数人的统治。
——蔡定剑《从两会“雷人话”说起》
材料二到 18世纪中期,在英国的700万成年人中,仅有15万人享有选举权,占成年人口的2.1%。直到“光荣革命”143年以后的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也只占成年人口的4.4%。1832年,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要求,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改良的选举方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这使得选民人数从30万左右扩大到67万,但即使这个数字也不过是当时英国成年人口的7l%左右。
——王绍光《民主四讲》
材料三马克思、列宁坚决反对议员责任制,指责资产阶级议员制最大弊端就是议员选出后脱离人民,甚至背叛人民。马列特别强调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委托”关系,选民可以监督罢免代表,从而保证代表服从选民一职,服从选民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应绝对地服从人民的意志。因为,它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应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在一切国家机关之上,在人民之下。
——百度文库《法学教授谈民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1832年前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马列关于代议制“民主”的观点,并结合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在美国的实践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一国两制”,只是没有明确地提过这种说法。美国的奴隶制度存在于南方。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南方从非洲进口了大批黑人奴隶,建立了奴隶制基础上的种植园经济。在南方,广大的黑人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人身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这种状况在美国建国后仍然得到继续。美国的建国者们尽管提出了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将之应用于美国南方的黑人。为了获得南方奴隶主阶级的支持,美国的开国者在建国时采取了默认奴隶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美国在立国后60年的时间里存在的“自由人”与“奴隶制”这两制并存的“一国两制”的现象。
材料二加强军事建设,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内在要求,也是遏制台湾独立,遏制美国和日本干涉中国统一大业,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根本保障。“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为了有效地防止台湾独立、制止美国和日本以台湾问题为借口,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侵犯中国在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合法利益,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大国崛起》
材料三香港与祖国一脉相连,唇齿相依。由于香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祖国分离,香港同胞往往对国家缺乏了解。在“一国两制”的新环境下,我们将会有许多机会和充分条件,去认识国家,认识民族;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重新接上中华民族的根,“一国两制”的事业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在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利、文化上互通、生活方式互相尊重等基础上,全面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沟通和关系,努力开创一个融洽相处,共同发展的局面。
──董建华《追求卓越,共享繁荣》(1997年7月1日)
(1)美国独立战争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了一个近似完美的新政府,但这个新政府却也给美国留下了南北战争的祸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祸根是如何留下的。
(2)中国现在大陆与台湾分离了60多年,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3)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政策可以做到双赢,美国的南北两种制度却无法不可以并存,结合材料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