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乾隆皇帝是怎样认识对外贸易的?他的理由是什么?
(2)这一认识对清朝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产生了哪些后果?
简答题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曾鼓舞了很多农民参加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体现这一理念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它提出了怎样的财产和土地分配制度?
(3)你怎样评价这一纲领?
材料一: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
商办 |
设厂数 |
53 |
463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
资本所占比重 |
9.6% |
41%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
资本所占比重 |
33.1% |
13% |
|
外国人办(注) |
设厂数 |
103 |
136 |
资本(千元) |
28000 |
103153 |
|
资本所占比重 |
57.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厂为1843年至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企业包括哪些类型?
(2)根据材料一中反映出第二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期残忍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死亡人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思考,请你再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制造的两例暴行。
(2)从世界和平的角度思考,由材料一、二中日本这种做法,你想到了什么?
(3)2010年,中日两国围绕哪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外交冲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某班为纪念抗战胜利准备出一期主题墙报,请你参与这一活动,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4分)
(2)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B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 0月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即可)。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