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依据你的判断他应该在哪一机构中任职
A.中书省 | B.内阁 | C.锦衣卫 | D.军机处 |
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A.娱乐场所“瓦肆”和纸币“交子”出现 |
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贸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 |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 |
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荣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石窟的雕塑家大多从事商业活动 |
B.唐朝的开放造就了商业繁荣 |
C.佛教传播普遍出现了商业化倾向 |
D.石窟艺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
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
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
|||
第2集团军总司令 |
孙连仲 |
第6集团军总司令 |
杨爱源 |
第7集团军总司令 |
傅作义 |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
卫立煌 |
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 |
朱德 |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
邓锡侯 |
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