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始终在中共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落实“十一五”规划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8月,胡锦涛总书记深入河南、江西、湖北三省的农村、企业、社区
,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研,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会,就“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材料二: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参加审议,积极提出建议,使会议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愿。经过仔细研究和认真修改后,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出席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们认真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份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一中“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形成过程表明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的?
(2)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5分,每点5分)
材料一: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七五”打砸抢烧事件的事实证明,这是热比亚集团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旨在破坏社会稳定,分裂祖国,制造国际影响,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我国政府依法对此进行了平息,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面对热比亚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面对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面对“疆独”分子破坏的行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海啸般迸发。中国青年出于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和一些政客敌视中国,支持“疆独”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反击、抵制和抗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体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依法平息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政治学依据。(15分)
(2)运用公民和国家关系的知识,评析中国青年的行为,并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522万辆,比2006年底净增373万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汽车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将使得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吸引庞大的社会资金并产生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它的发展要求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可对高科技行业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尽管大量汽车进入家庭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机动车污染已上升为我国城市大气和噪声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不仅排放温室气体,还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还对人体产生损害。
材料三: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08年12月5日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改革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决定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附加费等6项收费,并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这将有利于企业加快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促进公平负担,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
(1)结合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家用汽车消费增长有什么经济意义?(5分)
(2)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应该如何解决材料二存在的问题?(6分)
(3)结合材料二、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进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依据。(5分)
材料一: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材料二: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加强库区建设,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要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渝东南等地区扶贫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旅游基地。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改善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大力提高开放水平。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1)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国家实施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性。(6分)
(2)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应该如何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8分)
材料一:世事变幻,波谲云诡!正如2008之楼市。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们,还沉浸在2007年的“辉煌”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也由2008年初的“沸点”状态急速降温。截至目前,市场萧条的态势仍在延续。尽管自第四季度以来,政府加大了救市力度,各主要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之意,但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先行指标依然不很乐观。
材料二: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当前,要坚持住房市场化基本方向,坚持对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行住房保障制度的原则,加大政策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试分析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治学依据。(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