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某一商品刚上市时,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过一段时间,同类商品多了,价格也相应低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物以稀为贵”“物多必贱”。这说明 …(  )

A.只要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B.认识了现象不等于就认识了事物本质,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正确,理性认识不一定正确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C.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 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此外,人体健康、人居环境和日常生活等方面也会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主要说明: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任何事物都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和制约 D.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