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为促进梅州到2007年实现小康目标,广州、梅州两市按照“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思路,加大两地政府间、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做好扶持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并促进项目建设的实施。目前,广州市首批无偿帮扶资金1 455万元已划拨到梅州,并有一大批企业投资到位,两市间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帮扶和经贸合作态势。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扶贫过程中,“输血”不能忽视。这是因为…(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事物之间无条件的联系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5.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这是因为( )
A.内因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唯一原因
B.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作用
C.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中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思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办事情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系统由要素构成,关键要素能够优化系统的空间布局
③联系是发展的条件,要善于建立联系促进发展
④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今年全国两会把2015年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量变为新的质变开辟道路 |
| B.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
|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
| D.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
|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