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
B.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
C.农业既是工业原料的基地,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 |
D.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扩大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民间祭祀、拜祖、宗教等活动越来越多,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邪教、宗族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多,“乱建滥建”宗教活动场所的问题较为普遍。这些现象对社会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主旋律都产生很大的冲击。
现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处理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C.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
D.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
2009年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以端午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的民族色彩更加突出。2009年5月21日至6月8日,首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活动在全市陆续开展了33项富有端午节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使广大市民过了一个浓郁民族风情的端午节。
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我国以法定假日的形式重视民族节日有什么意义?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A.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
B.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
C.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
D.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共生共存,使澳门呈现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自立于世界的事实说明
A.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 |
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 |
C.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 |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