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05年上半年,全国税务系统广大干部坚决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在加强依法征税的同时,打击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全国税收收入完成10 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 885亿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依法治税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绩,但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目前流失仍相当严重。影星刘晓庆涉嫌偷税漏税被捕,一时间“富人纳税了吗”,“富人为何不纳税”等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的个人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
材料三:当前,税收法制建设和征管制度仍不尽完善,有法不依、治税不严、征管不力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各种形式的骗税、偷税、欠税等行为还比较严重,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强化依法治税。
(1)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依法治税。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要强化依法治税应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依法纳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群众路线。
材料二: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考察、技术咨询、智力扶贫、挂职锻炼、志愿者等活动如火如荼,教学活动中的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践、军事训练、操作实验等形式多样,这些活动都为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每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生都应该自觉参加。
据此完成15~17题。
15.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共同的哲学依据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实践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唯一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含意是(  )
①在认识论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②反映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③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首要观点 ⑤反映了认识的根本目的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7.对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将来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
D.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

材料:在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中,某地在借鉴日、韩及国内优秀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以及核心优势,采取了务实创新的策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该地区形成新优势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2008年下半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多国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巩固本国金融体系,并积极寻求合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依据。
  情境二: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可能为中国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中央经济会议决定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城市化过程必然占用大量耕地,这无疑会威胁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意义重大。要保证耕地面积,又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要寻求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平衡,应当把提高农业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城市建设科学规划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0年前,以“承包”为关键词的分田到户,让广袤的农村换了人间;30年后,同样是农民在田野上的发明创造,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这可能是又一次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分散、自发、不规范的阶段,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改革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但这些问题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知识,分析对待土地流转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