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
C.文静秀气的文竹,配上红色的宜兴盆,另加一个雪白的水盆,就显得协调和漂亮,起到装点家居的效果。 |
D.拉西瓦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下游已建和待建水电站的发电效益,而且可以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与规模经济效益。 |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一句是( )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满山遍野的秋林涌动不息,如海潮呼啸,如筝琶齐鸣。
对下面句子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用了明喻、拟人和夸张修辞方法,作用在于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伏击战的到来。
B华老栓去刑场给儿子买“药”时,康大叔给他人血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往下滴”,其中“红的”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目的在于展示华老栓的内在性格。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这副对联,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观主义学风。
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本句由三个假设复句构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内容上构成层层深入,说明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从而强调改造我们的学风的必要性。
下列分析都错误的一组是( )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两个比喻,把刘裕北伐大军的强大军容,和雄伟气势描绘得十分生动。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使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
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了多个比喻,将音乐旋律的变化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整齐匀称,富于音乐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面没有采用拟人手法的一句是( )
A暖和的风,抚慰着含笑的蓓蕾。
B她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C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