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
B.v (B)=0.2 mol·L-1·min-1
C.反应开始前A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5 min时A的浓度为0.2 mol·L-1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IV:向沸水中滴加FeCl3 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就可以制备FeCl3 胶体 |
在密闭容器中,mA(g)+bB(g)pC(g) 反应平衡时,测得 c(A)为 0.5mol•L‾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c(A)为 0.3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
C.化学计量数:m+b<p D.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
下列对于水的电离平衡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pH减小 | B.恒温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KOH,Kw不变 |
C.向水中加入金属钠,c(H+)减小 | D.向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③反应4A (g)+B(g)="2C(g)+D"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小于0
④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可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
⑤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⑥勒夏特列原理用于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⑤⑥ | C.只有⑤ | D.均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