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A. | 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东南部 |
B. | 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
C. | 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 |
D. | 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
下图为“GPS手持机界面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问题: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 | B.鄱阳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两广丘陵 |
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A.56分钟 | B.1小时 |
C.1小时17分钟 | D.1小时12分钟 |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峡谷地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得出下表数据。据表分析回答各题:
年份 |
降雨量 |
地表覆盖 |
|||
非林地 |
人工林地 |
||||
径流量(m3/s) |
土壤侵蚀量(t/km2·a) |
径流量(m3/s) |
土壤侵蚀量(t/km2·a) |
||
2006 |
475.4 |
4.5 |
160.5 |
1.0 |
0.2 |
2007 |
611.4 |
9.9 |
264.6 |
1.9 |
6.6 |
2008 |
815.9 |
10.1 |
272.6 |
2.4 |
0.5 |
2009 |
884.8 |
11.1 |
299.2 |
2.8 |
4.9 |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 |
C.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
D.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 B.保持水土 | C.调节大气的成分 | D.含蓄水源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
A.A | B.B |
C.C | D.D |
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供给养分
东方网2009年7月25日消息: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据此回答各题。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下列不属于森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吸一呼,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B.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
C.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D.森林具有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 |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某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完成问题。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 B.防洪、灌溉 | C.航运 | D.梯级开发 |
对该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正确的是
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 |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
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 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