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③④ |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这说明
| A.天才的灵感对文化创新十分重要 |
| B.天才灵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
| C.文化创新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
| D.离开了生活实践一切便无从产生 |
中国书法家协会某学者认为:回归经典,建构书法的当代标准,是书法现代创变的可行途径。这说明
| A.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
| B.要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
| C.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
|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变换不居的 |
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 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
|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让墙壁说话、让小草育人”理念,这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 |
| 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 2008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决定派军舰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活动。这表明
| A.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
| B.国际法对所有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 C.联合国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 D.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