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以上材料回答:
1.有关“数字地球”的正确叙述是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B.了解股票行情
C.通缉罪犯 D.设计时装
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
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 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
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 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
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
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
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
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据此回答28~29题。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A.人均耕地多 | B.单产高 | C.交通便利 | D.水热条件较好 |
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挥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 |
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 |
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 |
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 |
读江西省某山区县1970~200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26~27题。
年 份(年)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水含沙量(%)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人口(万人) |
197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200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从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盖率 | B.河水含沙量 | C.人均耕地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A.耕地面积增加 | B.人口增长加快 |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 D.农业科技发展 |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 B.贫困问题 | C.生态问题 | D.人口问题 |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中,该图所示的争议双方不能体现的是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阶段性原则 | D.共同性原则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倍受世界关注。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1~23题。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 | B.农业基础薄弱 |
C.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D.自然资源不足 |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保护西部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③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
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
C.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