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形同村落,不管怎样变化,经济全球化都不可能消除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个性差异,这是因为

A.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保证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2年7月18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广东深圳考察社会管理工作。他强调,发扬特区精神,大胆探索实践,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全国当好排头兵、闯出新路子。强调发扬特区精神,是因为(  )

A.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体上涌现出一些网络用语,如“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山大”、“宅男宅女”、“给力”等,网络用语引起的诙谐幽默被人们所喜爱,并广泛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们的认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决定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网络用语是人们灵感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