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据此完成2——3题。
2.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有了科学的社会意识,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主观能动性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决定作用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定位,这是因为( )
①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
②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③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④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文化创新表现在_________之中。
A.社会实践 |
B.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 |
C.博采众长 |
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文化角度看,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 |
D.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发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要发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句话说明( )
① 文化具有独立性 ②文化具有时代性
③ 文化需要建设和发展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
《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
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上文学艺术的发展,表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博采众长 ④批判继承 (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