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哂纳 形迹可疑 阆苑 奴颜卑膝 | B.碟墙 叠床架屋 腱鞘 照本宣科 |
C.懵懂 结外生枝 睥睨 响砌云霄 | D.圭臬 大雨磅沱 讥诮 儒子可教 |
《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用“迍迍的马”和“快快的车”进行对比映衬,生动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形象。 |
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
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欧阳修《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运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
D.整首曲词,借对富有深秋季节特征的景物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生动地衬托出莺莺为“离人伤感”而产生的忧郁心情。 |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而刘夙婴疾病 |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C.文王拘而演《周易》 | D.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应当 |
B.大母过余曰过:经过 |
C.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停留 |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
B.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D.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