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
《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
下列格言或俗语,未能体现出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①一趾之疾,丧七尺之驱②见微知著③牵牛要牵牛鼻子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A ②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③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的主要方面决定,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④①③ | D.②①④③ |
科学上“温热有隙效应”有一个实例:点燃两根火柴,分开很远摆放,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让两根火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火柴相互辉映,直至完全成为灰烬。从这一现象中我们获得的生活智慧与下列哪个选项是一致的
A.满招损,谦受益 | B.过犹不及 |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宋代冯湛奉命打造战船。他仔细分析多种船只的特点,将“湖船底”可以涉浅,“战船”的“盖”可以迎敌,“海船”的“头尾”则可以破浪等各种船只的优点集在一起,造出了多桨船。多桨船的性能极佳,能走江河湖泊,能载甲士二百人,是那时代的新式水军武器。这说明
A.整体具有每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
B.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
C.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