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试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数量和地理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可以看出其地理分布的特点如何?由此分析列强侵华的趋势。
(2)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国门被打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3)近代打开国门和今天中国的开放,有何本质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古至今,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从汉朝到明朝为半开放时期;从清朝前期到清朝后期为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主动开放时期。
请回答:
(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由基本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指出清朝的国门是怎样被西方列强逐步打开的?对此,闭关锁国政策应该负怎样的历史责任?
(4)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清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5)你对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何认识?

请仔细阅读下面三幅中国历史地图。

图1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2鸦片战争对外开放的通商品岸

图3 20世纪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与西汉对外交通状况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指出图2、图3所反映的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的中日协 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
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到顶峰,“厚往薄来”,用大量的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限制外海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火喜《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识别下面三图,指出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政治形势,概述各图形成过程并指出三图显示的历史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