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
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A)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B)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节选自《丘吉尔自传》)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1899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划横线的A、B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分别简析它们的意思和对表现传主个性的作用。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薄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他翻开薄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的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风凉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惊……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小说在第④段写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第⑨段划线句子“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有什么含义?
小说以“千叶瓶”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小说《咒语》,按要求回答小题。
咒语
[印度]普列姆昌德
在离城几里远的一个小屋里,一个老头儿和一个老太婆坐在火盆前在熬过冬天的夜晚。老头儿在抽着椰壳烟斗,不时地咳嗽几声。老太婆把头靠在膝盖上望着火出神。一盏煤油灯在壁龛上燃着。家里没有床,也没有床单,一边有一堆稻草,屋子里还有一炉灶。
这时有人在门口喊道:“帕格德,帕格德,睡了吗?开一下门吧!”
帕格德起身开了门,一个人进来说道:“你听说了吗?医生金塔先生的儿子被蛇咬了。要去的话就去吧,你会发财的。”
老头儿冷酷地摇了摇头说:“我不去,我才不去呢!那个金塔我可看透他了,我曾带我最小的儿子到他那里去,那时他要去打球。我跪倒在他的面前请他瞧上一眼,他理也没有理我。他有几个儿子?”
“只有一个儿子。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了。”
“大神也真有灵。那时我的眼里也流着泪,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有怜悯心。现在即使我就在他的门口,我也不会理他的。你请回吧,今天我要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对老太婆)给我拿烟叶来,我还要抽一袋烟。”
来人走了。帕格德关上了门,把烟装进烟斗开始抽烟。
对帕格德说来,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呆着不动。在他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听到有人被蛇咬的消息后不跑去救治的。无论是冬天的黑夜,夏天的阳光和热风,还是雨季的泛滥河水。他的咒语曾经给予了成百的绝望者以生命。可是今天他未能从家里迈出步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打算去睡觉。
老头儿吹灭了灯,站了一会儿,随后又坐了下来,最后躺下了。但是这一消息却像一个包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他感到他失去了什么东西,就好像他的全身衣服湿透了或双脚沾满了淤泥那样沉重,又好像有人坐在他的心里抓他要他从家里出去。老太婆不一会儿就发出鼾声来,老年人有时说着话就入睡了,不过有一点儿声响就醒了过来。这时帕格德站起身来,拿起自己的拐杖慢慢开了门。
老太婆醒来了,问:“到哪里去?”
“哪儿也不去,看看夜多深了。”
“隔天亮还早呢,睡吧!”
“睡不着。”
老太婆又睡了。帕格德开了门,他的动作这样轻,以致老太婆也没有觉察到。
帕格德向前移动着脚步,正如一个喝醉了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身子那样,他的心里想的是报复,是幸灾乐祸,但是行动却不听他的指挥。
帕格德拄着拐杖急急地往前走,他的意识在阻拦他,但是他的下意识却在推动着他,仆人控制了主人,主仆颠倒了。
他这样走了约十来分钟,看见金塔先生的别墅了,电灯通明,可是一片沉寂,也没有哭泣的声音。帕格德的心突突直跳,不会是太晚了吧?他开始奔跑了。
已经是转钟两点,客人们大都告辞走了。哭泣者中只剩下了天上的星星在眨眼流泪,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已哭得精疲力竭了。
忽然帕格德来到门口叫人,医生先生以为是病人来了,很客气地说:“改日再来吧。”
帕格德说:“先生,少爷在哪里?请让我瞧一瞧。大神也真有灵,他能让死者复生呢!”
医生把帕格德带了进去。帕格德看了看盖拉希,然后笑着说:“先生,现在还有希望,请叫水夫们打水来。”
水夫们把水运来了,开始给盖拉希冲洗。老头儿帕格德站在那里微笑着念咒语,当他每念完一次咒语,就把药草放在盖拉希的鼻子下边。就这样不知道在盖拉希头上冲了多少罐水,也不知道帕格德念了多少次咒语,最后当朝霞泛出红色的时候,盖拉希的红红的眼睛也睁开了,很快他伸了一个懒腰,要水喝了。金塔先生跑到妻子纳拉雅妮那里和她拥抱,纳拉雅妮跑到帕格德身边跪倒在他的脚前。
朋友们都来向医生祝贺。医生先生报以巨大的崇敬的心情在每一个朋友的面前称颂帕格德。所有的人都热切地希望见到帕格德,可是到里面一看,哪儿也没有见到帕格德的影子。仆人们说,刚才他还坐在这里吸烟,我们把烟给他,他不要,他吸的烟是自己随身带来的。
医生家到处寻找帕格德,而帕格德自己正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他要在老太婆起床前赶回家。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帕格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有人认为,把金塔拒绝为帕格德儿子看病的故事放到最后交代会更好。你同意这个意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新媒体具有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形态。按照传播学的视阈,新媒体大致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电视新媒体等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形成了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等全新的特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观念。新媒体不仅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当下社会的文学阅读,让读者的阅读具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浅泛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一。网络文学、电子报刊、电子图书、手机文学,让读者的阅读更为自由与随意,地铁里、码头上、公交车里、办公室里,只要有电脑、手机、电子书就可以阅读,翻阅浏览式的阅读,跳跃式的阅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现象,便捷、快速浅尝辄止的阅读,成为当下社会浅阅读的基本特征。由于这种阅读方式,形成了大量浏览而缺乏深入的泛阅读,甚至只浏览标题而不细读文本的现象,不在大量文本前驻足,而在吸引眼球的段落词句上留步。
阅读的图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二。数字电视、动漫图书、移动电视、DVD影视、3D电影、彩信等,让现代人的阅读图像化了,人们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常常凭借影视作品,而非通过名著的文学文本,在读图时代往往又出现了插图本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行,甚至也出版了一些图说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的系列丛书,在让一些深奥的古典哲学图像化的同时,却也将一些深邃的思想简单化了。追求读图的形象与轻松,追求读图的视觉快感,形成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倾向,过于沉溺于读图往往会弱化人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的游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三。在某些小说创作中,明显可以看到电子游戏的痕迹,那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幻想,打斗杀戮的场面,除暴扶弱的行为,都与电子游戏十分相似。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与传统的文学阅读接受教益不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呈现出游戏化特点,追求愉悦、寻觅刺激、求得快感已成为阅读的某种目的,以至于在一些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跳跃式的浏览式阅读已经成为习惯,选取有刺激的场景与情节,无论是情欲宣泄,还是阴谋算计,无论是偷窥盯梢,还是杀戮火拼,读者们往往在这些夺人眼球的地方滞留,形成了阅读的片断性、零碎化。手机小说的阅读更是如此,那些有色彩的手机小说,往往与性和政治相关,通过手机的一再转发,引起哈哈一笑,在游戏状态中完成了小说的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固然与媒体技术发达有关,也与大众文化流行有联系,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成为大众文化流行的症候。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媒体时代阅读特点的表现的一项是()
A.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浏览而不求深入的泛阅读,人们甚至只浏览标题而不细读文本,或者只在段落词句上“留步”。 |
B.数字电视、动漫图书、移动电视等让现代人的阅读图像化了,人们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常常凭借影视作品,而非通过名著的文学文本。 |
C.新媒体时代,追求愉悦、寻觅刺激、求得快感已成为阅读的某种目的,刺激的场景与情节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
D.人们在阅读阅读过程中,跳跃式的浏览式阅读已经成为习惯,无论阴谋算计,还是杀戮火拼,往往能让读者目光滞留,形成了阅读的片段性、零碎化。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图可以使阅读更形象更轻松,也会给人以视觉快感,但沉溺于读图往往会弱化人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
B.电子游戏中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打斗杀戮的场面、除暴扶弱的行为,都留有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的痕迹。 |
C.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阅读、插图本文学作品的出现与流行、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的图说,让阅读变得浅泛化。 |
D.一些手机小说起初往往会让人哈哈一笑,但通过手机的一再转发,人们却可以在游戏状态中完成对小说的认真阅读与反思。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①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群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②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③有人低声答语:“今日是钱锺书先生辞世10周年。”
④10年前,钱锺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⑤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⑥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了四千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⑦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干校去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趣盎然。第一批 “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锺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⑧“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钱钟书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 “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⑨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心不在焉”。”
10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1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 “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12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是他一生的格调。
13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锺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下列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周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6分,每题2分)
女航天员要面对哪些挑战
2014年9月13日,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伟芬在第27届太空探索年会上表示:“考虑到未来任务对航天员的需求,加上目前航天员队伍里已有两名女性,所以暂时不会在第三批中选拔女航天员。”那么,女航天员要面对哪些挑战呢?
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其中女性上半身的体力为男性的50%,下半身的体力则为男性体力的70%。这种体力上的差异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太空中都是一样的。
也许有人认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已没有意义了。其实不然,航天员在太空中也有许多体力劳动,特别是在太空中行走时,需要上半身大量的体力劳动。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其实并不只是在行走,而是要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这些工作都需要用上肢和手来完成。有些工作如果让女航天员来完成,可能就有一定的困难。女航天员在每月生理周期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因为在这种时候,女航天员的全身血容量减少,进行太空行走容易患减压病。
一般而言,女性的血压比男性低,外周血管阻力也比男性低,但心率却比男性高。在对航天员太空飞行后的立位耐力实验中发现,出现晕厥前期症状的航天员中女性比男性多,这些女航天员的心率明显增加,血压明显降低。所谓立位耐力实验就是在飞行以后,让航天员从躺卧位立即站起来,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就是立位耐力下降。女性的立位耐力一般都不如男性,航天飞行以后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下降得更为明显。
但另一方面,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罗威廉教授研究发现,在30岁至40岁期间,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大,载人航天飞行可能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相反,女性由于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不易患冠心病。大量数据表明,在航天飞行中男航天员比女航天员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不齐,而且长期飞行比短期飞行更容易患这种疾病。第一次发生室性心律不齐的是“阿波罗15号”航天员欧文,他和航天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行走时都感到手指尖剧烈疼痛和肿胀。欧文在回到指挥舱后不久还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返回地面21个月以后,欧文又发生心肌梗塞。
从生理构造、心理素质来讲,女性的耐久力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男女搭配在空间站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
欧洲航天局生命科学部主任施密特表示,空间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全部由女航天员来完成的长期航天任务,其效果更为理想,因为女航天员在一起工作,积极主动,互相配合,没有竞争,因此更有利于完成任务。罗威廉教授更是建议未来人类的第一次载人火星旅行,最好全部由女航天员来完成。
另外,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可能会升高到中毒水平。还有,女性体重比男性轻,需要的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比较少,因此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进程是无止境的,如果没有女航天员,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下列关于“女航天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女航天员之间能积极主动互相配合,她们在空间站工作,工作效率高,错误率低。 |
B.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一般都不如男性,她们在每月生理周期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 |
C.女航天员与男航天员相比,不易患室性心律不齐,是因为她们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 |
D.女性的耐久力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女航天员要面对的挑战的一项是 ()
A.女性体力不如男性,特别是上半身的体力不如男性,心率也比男性高。 |
B.女性在30岁至40岁以外的年龄段进行航天飞行,更容易患冠心病。 |
C.女性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比男性更困难。 |
D.女性的立位耐力不如男性,易出现晕厥前期症状。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也不能认为男女体力上的差别已经无意义了。 |
B.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因此,在航天飞行中,一些男航天员可能会出现中毒现象,而女航天员出现中毒现象的几率较小。 |
C.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进程是无止境的,这一过程离不开女航天员,她们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D.女航天员因体重较轻,需要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比较少,所以更适合从事航天工作。 |